国际新闻网(记者 王玉伦)贵阳消息:“2006年,水书习俗入选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,潘老平成为水书习俗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。”
水族自称“睢”,有人口四十余万,主要聚居在贵州的三都、荔波、都匀等地。水书是水族古老文字和水族书籍的通称,记载了水族的天文历法、宗教、伦理、哲学等文化信息,涉及到水族人生产、生活、婚丧嫁娶等方方面面,被誉为水族的百科全书。
在水族民间,相传一位叫六铎公的人创造了水书。水族有这样的古歌谣:“初造人,造成六铎公,六铎公分出白天黑夜,分出方位和时辰,造“好书”,供人们择日结婚,造“密书”,择日建房,男女都使用,初开天造万年历。”
歌谣中的“密书”“好书”即指现今的水书。水书主要靠水书师手抄、口传。水书流传至今,仍保留着远古文明的信息,在水族地区被广泛使用。
在水族地区,一个寨子或是几个寨子中总会有一个水书师。潘老平是荔波县拉易村的水书师。在拉易村及其周边的水族村落中,每当有需要水书师的民俗活动时,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潘老平。
十二岁时,潘老平开始学习水书。他的祖父潘顺,父亲潘荣生都是当地资深的水书师。到二十岁的时候,潘老平开始独立主持水书习俗活动。如今,潘老平已八十一岁高龄,对水书活动的坚持却从未间断,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执着,让潘老平在族人当中有了很高的威望。
潘老平现在使用的水书古籍共有五本,著作于光绪四年,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。据潘老平介绍,这五本水书古籍是其曾祖潘卯秘抄、秘传下来的,已历经好几代人。
在水书习俗文化中,水书用文字记录在纸上的内容只占百分之三十左右,其他的文化信息都隐藏在水书师口口相传的歌诀、祭词、习俗活动中。水书和水书师密不可分,只有水书师结合水书手抄本和印记在脑海里的大量要义、仪式、祝词等,才能将水书的功用发挥出来。
水书的主要功用为择吉、趋吉避凶、祈福消灾,保佑水族人安居乐业。千百年来,水书作为水族人的精神信仰,对水族人的生活方式及内心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潘老平的三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,平日很少回家。在没有习俗活动的时候,潘老平习惯一个人在家朗读水书,这是他对水书内容保持清晰记忆的秘诀,也是他崇奉水书创始人六铎公、回味和探索水书奥秘的一种方法。
潘老平的侄子潘永会在荔波县城设立了一间水家记忆馆。经过多年的积累,潘老平和潘永会将从水族民间收集来的水书手抄本、马尾绣、独特的大木鼓等古老物件收藏于此,形成水家文化记忆馆。
潘老平会在记忆馆里为前来学习和参观的游客讲解水书文化。对于到记忆馆讲解水书文化,潘老平犹豫了很久,家里人也劝他不要奔波劳苦,但他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,他认为自己还能吃能走,这样的辛苦对他来说不算什么,反倒觉得踏实。
几十年来,潘老平培养了十多位徒弟。他依照传统方式将水书的运用方法一一传授给弟子们。徒弟们勤学苦练,逐渐掌握了水书的基本要诀和社会实践技能。
在水族社会,水书师具有较高的地位。过去,很多天资聪颖的年轻人向往学习水书,但随着社会的发展,现在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,很少有时间学习水书,加上许多水书师年事已高,水书师人数正在日渐减少,水书的传承面临严峻的挑战。对于这一切,潘老平心知肚明,但一如他的名字一样,他显得格外平静,他没有大声疾呼,只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传承水书文化。
每一位水书先生的头脑就是水书文化的“软件库”,储存着水书文化的大量信息,每一位水书先生都是一座水族文化的“活态水书文化图书馆”。八十岁的潘老平带着庄敬和严肃的情结续写着这种能“感天地、动鬼神“的水族文字,规范着水族文字的书写,使之能更长久地传承下去。
本文不代表 国际新闻网 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news.org.cn/china-news/2021/01/01/archives/10200